栏目导航
总书记和乡亲们一起做客家年饭 胡锦涛走进闽西革命老区与干部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2-14
报纸名称:总书记和乡亲们一起做客家年饭 胡锦涛走进闽西革命老区与干部
描述:据新华社龙岩2月1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月12日至13日来到福建省龙岩市,亲切看望闽西革命老区干部群众,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。 大年三十上午,胡锦涛冒着细雨专程前往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,怀着崇敬的心情,参观了古田会议纪念馆,瞻仰了古田会议会址。在会址
“新客家”迁新居过新年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2-13
报纸名称:“新客家”迁新居过新年
描述: “小宝贝的照片挂在这里好吗?”——日前,在梅城江南鸿都雅苑,记者在唐先生的新居拍到了这个温馨的画面。据了解,唐先生和妻子老家均在粤西某市,两人在嘉应学院读书时相识相恋,毕业后双双留在梅州工作、结婚生子,成了“新客家”。经过几年的奋斗,夫妻俩终于在梅州买了新房,春节前装修完毕,喜迁新
有趣的客家亲情俚语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2-12
报纸名称:有趣的客家亲情俚语
描述:手心手背都系肉做爷爷奶奶的,对待外孙和外孙女要像对待孙子和孙女一样。这样的话,儿子欢喜,女儿也欢喜。 老婆唔惜(爱)惜脉(谁)人做丈夫的特别要关心妻子,永远把妻子作为心上人,各方面都要关爱。 树大开花,子大分家在家庭中,儿子长大成人,特别是娶了媳妇后,肯定就要按儿子的多少分成几家小家来过日子的。
客家人的过年风俗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2-12
报纸名称:客家人的过年风俗
描述: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。客家人过年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,到正月十五,也就是说,过年是从传统的过“小年”开始。小年过后,家家户户准备年货,炒粉皮、结米糖、炸豆腐,以及购买鸡鸭鱼肉、香烛爆竹之类。此外还少不了抽出时间来打扫庭院、擦拭门窗等。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,都会用大木甑蒸“
原生态客家乡村:玉水古村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2-04
报纸名称:原生态客家乡村:玉水古村
描述: [乡村旅游] 古道苍苍 玉水古村 百年客栈 群山环抱,林木苍翠的玉水古村坐落在梅江区城北,距市区12公里。这里有上世纪60年代的盐商古道,有人才辈出的竹园堂、建造精美的崇善堂,有石砌的拱桥、茶亭,有翠绿婆娑的果树林、温润如玉的田园风光。 玉水村举手投足间都是古韵:
叶伟昌:软硬兼施打 造客家品牌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2-03
报纸名称:叶伟昌:软硬兼施打 造客家品牌
描述: 叶伟昌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。(本报记者古礼贤摄) 本报记者曹优生李玉娇 人物简介 叶伟昌,祖籍梅县程江,1959年出生于柬埔寨。父母都是梅州人,为了谋生“下南洋”到了柬埔寨。后来因柬埔寨战乱,他随家人到了澳门。在澳门读小学、中学,19岁开始进入社会帮助家里经营家族的服装零售生意。
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2-01
报纸名称: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
描述: [梅州一特] 黎金本 ▲大埔百侯肇庆堂 ▲梅江区城北联辉楼 ▲大埔百侯海源楼 ▲梅县白宫联芳楼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“华侨之乡”,由海外华侨在“胞衣迹”兴建的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,将客家传统的建筑特色与西洋建筑装饰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,格外富丽堂皇,高雅俊美,它是
归读公园教育基地客家博物馆游览车开通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1-30
报纸名称:归读公园教育基地客家博物馆游览车开通
描述: 上图为观光游览车车队载着游客饱览归读公园美景。 本报讯近日,归读公园、东山教育基地环保电瓶观光游览车正式开通,将归读公园、东山教育基地、中国客家博物馆等近年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的景点连成一线,市民可以乘车更方便地欣赏梅州宜居城市建设成果。 据了解,近年来我市大手笔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
华侨城幼儿园唱响客家山歌 汤明哲再收百名教师和幼儿为徒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1-28
报纸名称:华侨城幼儿园唱响客家山歌 汤明哲再收百名教师和幼儿为徒
描述: 本报讯“大师好!”昨日上午,在梅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等的见证下,随着华侨城幼儿园的教师和小朋友双手作揖完成拜师仪式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(客家山歌)代表性传承人、山歌大师汤明哲不遗余力传承山歌再结硕果——华侨城幼儿园山歌班正式开班,100多名幼儿教师、幼儿将跟着汤明哲传唱客家山歌
客家厚土孕育壮丽治水史诗 —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谈《
作者:暂无 出版日期:2010-01-26
报纸名称:客家厚土孕育壮丽治水史诗 —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何建明谈《
描述: 何建明畅谈《中国治水史概要》的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刘军刘世锦何建明 时值隆冬时节,虽北风呼啸、寒气袭人,但还是挡不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、书记处书记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、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要来梅州、要来《中国治水史概要》编辑部的脚步。“这里正在建设一项巨大的国家级文化